11
11 月
「廢校大改造」—民間規劃工作坊
0 Comment
【真。閒置校舍大翻身】
劏房生活逼人,公屋上樓無期,過渡性房屋或許成為劏房戶脫離惡劣居住環境的出路。現時坊間有團體改建閒置宿舍、閒置私人單位作為過渡性房屋,但閒置學校改建成過渡性房屋至今仍未有成功例子。60多位來自觀塘、荃灣、葵涌、土瓜灣及深水埗的劏房街坊帶著小朋友參與由全港關注劏房平台、香港規劃師學會及間築社舉辦的「廢校大改造 – 過渡性房屋民間規劃工作坊」。參加者反應熱烈,一家大小落手落腳在真實的校舍設計了6個過渡性房屋方案,共同打造一個個理想的「家」。
民間規劃工作坊於沙田一所中學校園舉行,讓劏房街坊能身歷其境,置身在校舍之中,實地設計及製作方案。活動開始時,活動負責人陳穎彤向劏房街坊講述活動的目的,並由建築師蔡杰宏講解研究方案及設計理念。接著由一眾規劃師擔任協論員,帶領參加者討論住屋願景並進行活動環節。工作坊主要分兩個部份,「示範單位」及「設計自助餐」。「示範單位」中,參加者須在課室中利用傢俱如衣櫃、儲物櫃及床設計理想室內居住環境並拍下設計成品。「設計自助餐」中,參加者則挑選喜歡的公共空間元素如玩樂及休憩設施、社區園圃等設計居住社區環境。參加者在協論員的帶領下整理方案,並向嘉賓及其他劏房街坊匯報討論結果及分享製成品。
活動完結後,負責人陳穎彤稱5個設計方案也各具特色,能呈現出劏房街坊對住屋的願景和想像,並認為他們才是真正的用家,過渡性房屋方案必須聆聽及採納他們的意見。她表示是次工作坊所得的5個設計方案將會交給由建築師及規劃師組成的專業團隊,繼續研究不同類型閒置學校選址並製作新方案,集合民間力量推動議題及引發社會關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