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el: (852) 3569 1526 | Fax: (852) 3013 9834 | Email : info@projectspace.org.hk | Email : hiprojectspace@gmail.com

無家者何 - 處是吾家?

28
9 月

無家者何 – 處是吾家?

無家者何 – 處是吾家?

 

「無家者」這三個字相信大家並不陌生,但你認識他們嗎?你了解過他們露宿的生活嗎?近年多次發生無家者財物被清走的事件,最終更鬧上法庭。

各區仍有不少地方可以看見無家者的身影,他們並沒有隨著城市發展而減少,反觀卻越來越多。根據勞工及福利局數據,全港露宿者過去5個年度增近六成,由2015/16年度 896人,升至2019/20年度 1,423人。但是,由社會福利署資助或非政府機構以自負盈虧方式經營的宿位,同期只增約1.9%,遠遠跟不上露宿者增長的速度。在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,香港經濟轉差,露宿情況相信會變得更嚴重。

適逢中秋佳節,間築社與無家者慶祝中秋,並轉贈物資予他們。閒聊之間,他們表示非常擔心突然清場事件再發生。「你要洗地,但不能當我的東西不是東西,我們損失的金額不大,但損失了尊嚴」。無家者吳先生(化名)一說起清場事件就怒氣沖沖,他和他的無家者朋友也經歷過多次清場,「清理行動次數越來越多,越來越密,我們自知沒有能力阻擋清理行動,但連我們的物品也如垃圾般丟掉。有價值的,沒價值的,不是單單由金額去判斷」。根據社區組織協會提供的數據顯示,2012年在深水埗通州街天橋底40多位露宿者的所有物品全部被掉棄,而2015年在油麻地澄平街行人隧道廿多位露宿者物品全部被掉棄。至今當局未有交代採取這些清理行動的次數。粗略估計,平均每三個月清場一次,事後無家者也會再次回到該地,不斷循環。

 

 

面對多次的清理行動,不少無家者仍希望有一個能安心的容身之所,但往往很難實現。社區組織協會表示基於以下 3 個原因,造成無家者上樓「三路不通」,分別是:

  1. 租住床位/板間房:因租金昂貴,愈住愈細,無家者指出「住屋環境惡劣」、「租屋差過瞓街」,以至租屋後無奈再露宿;
  2. 入住無家者宿舍:因為資助宿位入住期(222 個)最長為 6 個月, 加上社福機構自負盈虧營運的宿舍(414 個)其入住年期最多為 1至3 個月,住宿期完結後若未能租到「可負擔租金」的地方,最後亦只好「再露宿」;
  3. 申請公屋:「單身人士計分制」令單身人士輪候公屋時間長達廿年之久;

 

 

吳先生身旁的張先生(化名)對此也大感無奈,「我曾嘗試擺脫露宿生活,可惜不成功,即使有工作也付不起租金及生活費,最終再次回復無家者的身份」。基督教關懷無家者協會外展社工表示,近五至六成露宿者都有工作,但薪金不足以支付租金,加上個人問題或社會保障不足等原因,才會令他們選擇露宿。

無家者議題歸根究底離不開房屋供應的問題。間築社在此建議當局設立「無家者友善政策 」,制定相關房屋政策,預留特定數量的廉租住屋,協助無家者上樓。同時增加無家者宿舍及延長入住年期,保障無家者的住屋權益。亦可參考鄰近地區的做法,向無家者派發大型放置袋,供他們安放行李,統一放在指定地點,由專人看管,確保家當受保障 ,避免不必要的衝突及滋擾再次發生。一味地驅趕無家者並沒有任何正面作用,最終在沒有辦法及協助下,他們只會再次回到露宿生活。

You are donating to : Project Space

How much would you like to donate?
$100 $500 $2,000
Would you like to make regular donations? I would like to make donation(s)
How many times would you like this to recur? (including this payment) *
Name *
Last Name *
Email *
Phone
Address
Additional Note
Loading...